top of page
共載風華

29/10/2021 - 15/1/2022

_一新百年_2015_Poster_p4.jpg

二十世紀中國經歷劃時代的轉變:從帝制走向共和、軍閥割據到國共內爭,由共抗外侮至兩岸對峙,乃至新中國成立後,從百廢待舉的困局,到國富民強,成就廿一世紀的經濟奇蹟;這百年間的國難與挑戰孕育出一群與家國憂戚與共的革命志士。他們所遺留下來的作品記錄了那時代的社會動盪及人事變遷。

是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有書法、繪畫、信札、手稿、海報及印章等,皆承載了近百位有識之士和革命志士在面對家國危難與個人困逼中,展現的無私愛國情操與創新的革命精神。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,參觀者可從中一窺他們的事蹟與風骨。

共載風華

清代的中國雖然地大物博,但大地上的人民仍過著貧窮生活。深宮裡的帝室依然享盡榮華,衙府內的官員同樣安逸。他們都知道人民得脫貧,天下便太平。可惜帝王皆將天下之財獨攬,官員多歛財自肥,人民唯有世代貧窮。

宋代宰相王安石認為,歷代朝廷皆求治國之才,但歷代帝王皆以為自己是至高無上的天才。他們以為天下之才必有求於帝王,而不知帝王須為天下去求適用之才。他們既不知自己的不足,又不知要去培育英才。

康熙也曾做過好皇帝,勵精圖治,重用人才,導致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盛世。可惜此後的清帝還是昏庸,吏治衰敗,加上外強蠶食中國,人民更活於水深火熱之中,愈加痛苦。

自唐代以來,帝制下的人才是由科舉試考出來的。可惜這些得意文人在得意時大多變成貪官污吏,於失意時則淪為不值一文的失落隱士。

至清代末年,這是中國最危難的時候,人才果然走出來了。他們提出變法維新,卻無奈地失敗告終。當中的孫中山最後策劃流血革命,把可惡的帝制推翻了。不過接踵而來是軍閥割據,日冦侵華,中國人民還是苦難重重。國民政府未能團結天下之才,不能帶國家走上無窮之路。

不過從二十世紀開始,貧窮的中國開始出現曙光,受教育的中國人真的增多了。他們或學於高等學校,或留學於海外,為中國散發出新興一代的人才,分別在學界、文化界、政界等領域發熱發光。當中不少愛國的知識份子投身中國共產黨。這批人才在共產黨領導下,為國抗敵,為民解困,經歷萬水千山,或賠上了青春,或掉下了家庭,甚至犧牲了性命,但他們不屈不撓,同心同德,要將破碎的中國重新建設起來。

其實只有才幹不足以成人才。人才應才德兼備。然而在二十世紀的動盪時代,不少知識份子雖有學問,但沒有良好的品德;當他們有了權勢之後,便往往做出禍國殃民的劣行。這些人枉讀詩書,濫佔高位。他們比庸才更可卑,反成為可恥的民族罪人。

而在另一方面,一些矚目的人才則可尊為民族英雄。三國時代的魏國人劉劭指出:“聰明秀出謂之英,膽力過人謂之雄”。若有“英”的智慧而缺少“雄”的膽略,恐怕所定的謀劃沒法實現出來。相反地,只有膽量而沒有謀略,則屬無謀之勇,亦難成大器。兩者都不是英雄。

二十世紀的民族英雄是人才中的佼佼者,他們富開創精神,終為中華民族建立強大的新中國。過去的中國雖大,但苦無治理之策;過去中國人雖多,卻難找治國之才。而今百年以來,祖國人才輩出,各展風華,他們同心協力,把千百年來的人間煉獄,竟瞬間化作人間天堂。

中國人民今天脫貧了,還富起來,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輝煌。我們向我們的民族英雄致敬!

一新美術館
總監 楊春棠

部份展品

共載風華(一書兩冊)

編輯: 余悅思
2021,平裝,中英文,544頁,20 x 26厘米
國際書號: 978-988-75933-0-0 / 978-988-75933-1-7

這彩色圖錄是配合「共載風華」展覽而印製,輯錄了近百位中國二十世紀革命志士的作品,共九十一組,全部選自亢慕軒藏品。

售價:200元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