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新時光
12/6/2020 - 29/8/2020

是次展覽由香港美協與本館聯合主辦,《藝術香港》雜誌協辦,展出約一百二十幅速寫作品,來自四十位不同背景的香港畫家。
速寫是訓練造型的基本途徑,同時也可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。展覽的作品既表現畫家敏銳的觀察力,並反映他們迅速的表達能力,可運用不同媒介去演繹不同風格:有以炭筆線條概括人體姿態,淋漓筆墨表現都市光影,油畫色調渲染自然氛圍,或鋼筆細線描繪風景建築。這些看似是簡單隨意的作品,足以反映畫家在藝術造詣上的表現。
畫家
天 池 王秋童
王無邪 司徒乃鍾
成乾祥 朱達誠
何少中 沈 平
卓 娜 周 晉
林小枝 林天行
林誠風 林鳴崗
邱育章 侯紹政
韋勁敏 容藝文
益 行 馬達為
馬 銓 高杏娟
許昭奇 許錦和
陳中樞 陳方遠
陳 偉 陳朝龍
陳 鏗 彭麗雯
曾大毛 黃孝逵
廖井梅 熊 海
趙志軍 歐陽乃沾
潘躍輝 蔡健如
談雅文
總監的話
速寫與素描是很有密切的關係,因為常見的速寫作品其實在性質上屬於素描。素描原是繪畫的入門技法,大致上可分為兩類。當畫家把寫生對象細緻地描繪出來,這是“慢寫素描”;如果畫家以快捷的方法去寫生,便屬“速寫素描”。兩者同是由寫生得來的。
至於如何素描,亦可分三方面的處理手法。在第一方面,畫家從一個固定的角度去觀察對象,把所見的直接畫出來,即在作品上只有一個不動的焦點,這是“焦點法”。在第二方面,畫家則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對象,然後把對象的多種形態一起記錄下來,便屬於“散點法”。所以“焦點法”只交代寫生對象的一種形態,但“散點法”則在作品上沒有固定的圖形,而出現一個擴張的畫面,即畫面有多於一個圖形,演繹在不同視角下所見到的物體形象。
西畫家在素描時一般採“焦點法”,所見和所畫是一樣的。傳統中國畫家則喜用“散點法”。他們只以水墨畫出線條,所造出的作品稱“白描”。這“白描”便類似西畫的“素描”,不過“白描”沒有墨色深淺的層次,“素描”則呈現光影明暗的立體感覺。
國畫家注重表達寫生對象的精神,他們因此對物體全面觀察,然後將觀察所得的多種形態在同一畫面上呈現出。所以“白描”通常是採“散點法”的“慢寫素描”。
但發展至今天,素描已形成一門獨立藝術。畫家除於現場寫生外,還往往將所觀察的對象記憶下來,然後默寫這印象中的物體,或將物體變形,或另改構圖,自行畫出別具創意的作品。這些是屬第三方面的手法,可叫做“繪畫法”的素描。目前所見的“速寫素描”主要是由“焦點法”或“繪畫法”產生的。
香港畫家的技巧現已多元化,兼擅西畫和國畫。他們不限於寫生的速寫,亦不限於以單色筆進行速寫,還會運用水彩、水墨或油彩等多種色調速成一幅繪畫。在風格上,他們的速寫作品主要是寫實的,亦兼有寫實和寫意,但沒有抽象的嘗試。
現代速寫已不只是練習之作,亦不一定屬於素描類別,而被視為完整的繪畫。畫家須具備純熟的技巧,才能迅速完成這件藝術品。除技巧外,畫家也須於短時間內掌握所畫對象的特色,然後快捷地將這重點表達出來。因此,在題材上,速寫佳作必能凸顯風景的氛圍、人物的神韻,或靜物的趣味。這些雖然看似是簡單或隨意之作,但足以反映作者在藝術造詣上的表現。所以我們必須用心去欣賞速寫。
楊春棠
部份展品
展覽圖錄

編輯: 顏汝婷
2020,平裝,中英文,128頁,23.5 x 31厘米
國際書號: 978-988-78197-3-8
這彩色圖錄是配合「一新時光:香港速寫」展覽而印製,輯錄了天池、王秋童、林天行、侯紹政、韋勁敏和陳鏗等四十位香港畫家的速寫作品,約一百二十幅。
售價:100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