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創意藝術無限分

12/1/2024 - 16/3/2024
(此展覽由勞工及福利局、社會福利署、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與本館聯合主辦)

_一新百年_2015_Poster_p4.jpg

這展覽由本館與勞工及福利局、社會福利署及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聯合主辦,展出約二百件展品,來自十七間慈善機構。

這些展品包括素描、水彩、廣告彩、水墨等平面繪畫,也有陶瓷、雕塑等立體創作,以及編織、木藝、皮革等手工藝,它們的作者有兒童和長者,來自不同的背景。

這是提倡共融社會的一個活動,饒有意義。除顯示了殘疾人士在藝術方面的創作方向外,還顯示他們與健全人士一樣,同樣可以發揮藝術潛能,造出可觀的作品。

共諧之色

古人提出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,主張他們的生活須與感性的天配合。這裏的“天”其實是指自然環境,所以古人推動環保和保健。若生活平安和身體健康,他們便與“天”和諧。這是傳統儒學的思想。

為保健、養生和除病,古人自唐代開始設立醫院。宋代的醫院最初取名“福田院”,主要收養老疾、乞丐,屬於官辦的慈善設施。每院各有五十房間,依病情分室治療,避免感染,並執行病歷記錄。至北宋末期,這些濟貧治病的醫院已普及各地。

古人的治國之道是建立恤貧的醫療制度,才可保障人民。人民得體強力健,才可發展農業,保障民生。

古代醫術分多個專門學科,但精神病似未獨立成科。不過,擔任醫院的主持人除科舉出身而學有所成的醫官外,不少是深諳醫術的道士和僧侶。因此,他們便集儒、釋、道三家學問的精華。這精華是順天而行,清心寡慾,達至人與人之間,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。這樣的心理輔導對精神病者、弱智者和視聽障礙者應有具體的幫助。

由於身心的缺陷,古代殘疾人士所想的每多不同於健全者。他們的性格較戇直,行為不拘常規,自以為是。據史書記載一些古代藝術家,他們未必在這方面有毛病,但若出現這方面的行為和性格,竟創出不平凡的藝術風格和成就。他們當中如唐代草書名家張旭和懷素,被喻為“顛”、“醉”。宋代善畫簡筆人物的梁楷,則稱做“瘋子”。明代以寫意花卉聞名的徐渭,便曾精神失常,但他的畫藝影響了清代的石濤、八大山人和“揚州八怪”等出色畫家。

到了今天,醫療設施先進,殘疾人士得到政府和慈善機構的悉心照顧。古人在藝術上只能自行發揮,創造奇蹟。今人則可透過藝術途徑改善情緒。從學習繪畫、修練工藝,培養出這方面的嗜好,讓精神得到寄託。

殘疾人士所造的工藝其實已達到滿意水平。他們能夠以黏土、布料、皮革等不同材料製作現實生活的用品。又可用雕塑、編織、紥染、拼貼等技法造出寫實題材的作品。

至於繪畫方面,殘疾人士所發揮的成果是意料之內,也是意料之外的。他們掌握了透視法,利用顏色的濃淡和對比,線條的疏密和長短,表達出景物的層次和遠近。這相信是受導師指導的結果。

他們的圖案式作品就給人意外驚喜的感覺。除色彩分明,配搭洽當外,還能突出主題,抒發出作者的真摯感情,令觀者趣味盎然。

古代的藝術大師因個人的異能或異端性格,而創出異人的成就。這些例子可惜不多。現代的醫療進步,社會福利改善,讓來自不同階層的不同病患和殘障者獲多元協助,尤其以藝術復康身心,裨益重大,成果顯著。他們能否毅進進一步的藝術成就,這不是不可能的。

但願人人知藝術,人人學藝術,藝術能把所有人共諧一起,將我們的生命活化起來,更加生色。
一新美術館

總監 楊春棠

部份展品

創意藝術無限分

2024,平裝,中英文,224頁,26 x 20厘米
國際書號: 978-962-86384-7-5

這彩色圖錄是配合「創意藝術無限分」展覽而印製,輯錄了約200名參展者近200件作品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