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香港前輩油畫家

19/01/2017 - 11/3/2017

_一新百年_2015_Poster_p4.jpg

裝置藝術雖然是當今國際藝壇的主角,香港藝壇亦為國畫主導,但油畫的地位卻沒被拉倒。本館邀請香港油畫界的先驅參展,展出共四十幅油畫,來自朱應東、林明琛、徐志鉅、陳紹綿、陳朝龍、黃配江、歐陽乃沾、蕭滋、鍾耀及鄺高華等十位畫家。他們皆年屆七十以上,雖畫風各異,但他們都不期然寫出色彩繽紛的世界,趣味盎然,展現上一代香港畫家對生活的體會。

總監的話

清代十九世紀的時候,在中國學習油畫的地方只有上海和廣州。廣州是中國對外通商口岸,早期來華的外國人主要活躍於廣州。這些外國人喜歡購買中國特色的禮品回國,當中包括以中國風貌和人民生活為題材的油畫。外銷油畫於是成為廣州畫家謀生的工具。至於上海方面,天主教會於同治年間在當地的土山灣興建孤兒院,院內設立圖畫館,教授油畫技法去描寫聖像。

中國人當然是隨外國老師學習油畫的,但顯然他們在廣州繪製的不外是外銷商品,在上海描畫的則屬傳教用品。這些油畫固然令人耳目一新,不過卻不受清代文人所讚賞。雖然油畫能達至逼真的地步,但文人不求物景的形似,他們只鍾情傳統山水畫中的意境。

到了二十世紀,情況改變了。西方藝術反過來成為時尚,中國藝術家投入油畫創作,油畫與國畫一樣被尊為藝術品。其實油畫和國畫各具特色。在技巧方面,顏色是油畫的主體,線條才是國畫的骨幹。在題材方面,油畫表達所見的實物實景,國畫則要顯示景物之精華。

香港藝壇的主力是國畫家。近半世紀以來,他們把傳統國畫創新,專注水墨暈染,成就顯著。但香港在油畫的發展,顯然是力量不足的。裝置藝術雖然是當今國際藝壇的主角,但油畫的地位卻沒有被拉倒。這素材再沒有西方文化的影子 了。各地藝術家皆善用油彩寫出個人風格,作品多姿多彩。因此,油畫是值得在香港推廣的。

本館是次邀請十位香港畫家組成獨特展覽,因為這些參展者皆在七十歲以上,他們都是香港油畫界的先驅。

十位畫家各有風格。除以西畫的顏色暈染帶出光暗層次外,他們的作品不期然蘊含一些中國文人畫的味道。例如,朱應東把詩寫成油畫,林明琛求取景物的神韻,徐志鉅利用油彩製造水墨效果,陳紹綿調上和諧之色,陳朝龍將物像放在虛實相對的畫面,黃配江表現流暢的筆觸,歐陽乃沾從尋常處境裡找出不平凡,蕭滋只選心中之景,鍾耀創作奇妙山水,鄺高華則推崇大自然的草木。他們的畫中世界趣味盎然,反映了中西合璧的香港文化。

香港人的油畫就是這般出色。本館深切感謝這些前輩畫家,並向他們致以崇高敬意!

​楊春棠

部份展品

​展覽圖錄

編輯: 梁慧淇
2017,平裝,中英文,56頁,23.5 x 31厘米
國際書號: 978-988-14155-8-5

這彩色圖錄是配合「香港前輩油畫家:十方世界」展覽而印製,輯錄了朱應東、林明琛、徐志鉅、陳紹綿等十位油畫界先驅的作品,共四十幅。

售價:80元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