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象相傳
24/03/2017 - 10/06/2017
古代的版畫是印刷品,擔負傳播訊息的功能;現今印刷術發達,版畫突破了複製畫的框架,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,表達藝術家的個人心聲。本館邀請9位從事不同媒介的香港藝術家參展,展出35幅他們近年的版畫製作,以及他們所專長的一件藝術作品,例如陶瓷、水墨畫等,讓觀眾欣賞到藝術家如何利用版畫技法去複製他們的藝術姿采。
參展藝術家:
尹麗娟、林東鵬、周俊輝、凌展騰、陳育強、黃麗茵、盧君賜 、鍾大富、謝炎安
總監的話
中國人發明印刷術,但在印刷術未流行前,中國的書籍主要是人手抄寫得來的,成本貴重,只有皇室、貴族和官員能擁有書籍。有了書籍,才能推行教育。因此,書籍裏的知識亦間接變成貴重的資產。
重要的書籍只藏於皇室,見於官府。直至明代,印刷術改良,能製成大量書籍,在刊物內並加插圖畫。於是文人、商賈、農民、工匠等各階層也可以買書在手。書籍內包含的歷史、文學、哲學、醫學、藝術等知識因此普及起來,導致社會進步,中國文化獲得空前重大的發展。
在藝術方面,唐代已利用木刻版印製圖畫,而自明代後期開始,很多書籍都附印插圖,如人物圖像、名勝風景,以輔助讀者去了解書中內容,增加閱讀的興趣。當中一些插圖竟出自著名畫家手筆,交由工匠雕成印版。繪畫如書籍一樣,原是皇家官府所壟斷的。版畫卻打破了這傳統,將畫藝流入尋常百姓家。
手繪的圖畫是單一件的,而版畫可被複製多件。由於量數增多,每件版畫的金錢價值是相對地較低的。但在構圖、用色、刻劃等技巧方面,版畫存在獨特的藝術價值。
中國木刻版畫具有悠長歷史。除書籍插圖外,另一種形式的版畫便是年畫了。年畫表達大眾喜好的戲曲故事、景物、花卉、動物等多元題材,帶給人們娛樂和祈求吉祥的希望。在明清兩代,年畫通行全國,集演藝、視藝、教育、信仰於一體,在日常生活裏扮演一個重要角色,成為雅俗共賞的平民藝術。
西方藝術家把版畫藝術發揚光大。他們在木刻印版以外,增加了絲印、蝕刻等技法。到了今天,版畫的角色已不重要。書籍的插圖很少是木刻畫,年畫也不見於市場。版畫已跟不上現代藝術的潮流;香港的藝術家大多專注水墨畫和裝置藝術的發展。
本館感謝九位香港藝術家,應邀展出他們新近製作的版畫。展覽內容還包括他們所專長的藝術創作,例如陶瓷、水墨畫、塑膠彩畫等。這是我們的新嘗試,讓觀眾欣賞到藝術家如何利用版畫技法去複製他們的藝術姿采。這也是藝術家們的一項嘗試,把個人的創作風格或藝術理念複印成多幅版畫,在藝術圈子裏流通,起着切磋交流的作用。
傳統版畫的目的是擔負攝影照片的功能,符合大量印製的要求,以便廣泛留存,推動訊息的傳播。但當今版畫突破了這框架,已獨立成一門藝術,不再限於書籍插圖和年畫,而是表達創作者的個人心聲。這就是香港版畫所走的路,使版畫走向另一風格的平民藝術。
楊春棠
部份展品
展覽圖錄
編輯:丘蘇敏
2017,精裝,中英文,80頁,26 x 27厘米
國際書號: 978-988-14155-9-2
這彩色圖錄是配合「印象相傳:香港新版畫」展覽而印製,輯錄了尹麗娟 、林東鵬、周俊輝、凌展騰等九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,共四十四幅。
售價:100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