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伊琦悅色
25/8- 7/10/2023

林伊琦是香港藝術家,八十年代已創作油畫及水粉畫,曾擔任設計師、美術指導及美術總監等職位。他多次遊歷歐洲各國的油畫聖地,在反覆參觀和學習下得到靈感和啟發。他用畫筆和油彩繪出從社會現實中所認識到各階層的人和事,演繹一些與香港有關的題材,以及富有特色的香港風景。
是次展覽命名“林伊琦悅色”,展出林伊琦近三十幅的油畫作品,題材包括人像及風景。這些作品結合中西繪畫藝術,以古典與現代的上色法,畫出人物的表情和氣質,以及景物的外觀和韻味。他認為比起個人風格,作品的內容和想要表達的效果更為重要。他畫出“光”下的實際環境,呈現令觀眾喜悅的視像。
林伊琦悅色
古人學畫,通常是去臨摹前人的作品。若沒有前人作品可供參考的時候,則依靠老師的指導了。這兩種學習方法產生兩種後果。一是所畫的畫經常出現前人的影子,另一是自己的作品往往跟隨了老師的風格。因此,畫家在這些學習的基礎上,能自行發揮創意,去建立個人藝術的特色,這才是大師風範。
林伊琦的老師便是別人的畫。他與古人一樣,去學習別人作品的優勝處,要實習別人繪畫的技巧。但他沒有刻意去表現自己的創意,故意畫出與人不同的面貌。他指出畫中的內容是重要的,如何去畫這內容亦同等重要。至於個人風格,並非觀者要求欣賞的重點。
他所畫的人物是寫實的。重點在表達人物的表情和氣質。畫中人的精神正反映他繪畫的風格,形似和傳神一同兼得。這是傳統國畫的金科玉律。
他所畫的風景亦是同一風格。不過,他進一步認為光的軌道、角度和強度影響了景物的外觀和韻味。畫中的意境其實是由“光”做成的,畫中的色彩也是“光”所產生的。這是西方畫法的竅門。
沒有光,不能見到視像。林伊琦的油畫沒有標奇立異,造作假像。他的畫實際上是畫實際環境的“光”;見“光”便見到令人喜悅的視像。
林伊琦要求繪畫須取悅自己,也應取悅他人。所以他不會一成不變,能發揮無比創意,融合中西。因此,他的作品雖沒有出現鮮明的個人風格,但它們已自成一格了。
一新美術館
總監 楊春棠
部份展品
林伊琦悅色

編輯: 葉葆琛
2023,平裝,中英文,70頁,26 x 20厘米
國際書號: 978-988-75933-48
這彩色圖錄是配合「林伊琦悅色」展覽而印製,輯錄了林伊琦的32幅畫作。
售價:50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