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花前鳥語

12/1 - 6/4/2023

_一新百年_2015_Poster_p4.jpg

周公理(1903-1989)是香港前輩畫家,兼工中西繪畫。他的國畫深受吳昌碩影響,以花鳥畫取勝,尤擅畫玫瑰及白鴿;又師事俄籍名畫師普特爾斯基修習西洋畫。這樣的良好背景讓他創作出融匯古今,貫通中西的作品,並曾於泰國、美國、加拿大等多地展出。除此之外,美術教育是他的另一項成就。他曾任藝術學校校長,又先後創辦美術學校及學會,將他所學的貢獻給後學。

是次展覽展出了周公理過百幅的作品,包括花鳥、山水、人物等題材。這些作品結合中西畫技法,展現了國畫的線條藝術,又有西畫濃淡相隔的用色,運筆灑脫豪放,對傳統國畫做出了改良。

從周公理學畫

我們現今學畫除跟隨老師學習外,還可參考無數印刷精美的藝術圖冊。但古人缺乏圖版的刊物,只可依靠老師面授指導。因此,他們寫出來的畫往往是老師的風格,而缺乏其他名家的影子。

周公理是較幸運的。他少時家境富裕,藏畫不少,這些藏品便成為他的不懂說話的老師。於是藏品化作教材,他以最基本的學畫方法,就是臨摹了。這樣讓他吸收了多元作品的精髓,融入各家技法,建立自己的創意之路。
實際上,周公理的國畫深受吳昌碩影響,同樣以花鳥畫取勝。吳氏以書法入畫,用筆流暢,著色鮮明,自成一格。這些都是周所取向的。周公理後來進入學校,修習西方藝術,進一步令他結合中西畫技法,做出改良的傳統國畫。

由於周公理有這般良好的學術背景,他的藝術是中西合璧的。水墨、水彩、素描、油畫、雕塑等皆得心應手。他移居香港後,創辦美術學校,將他所學的貢獻給後學,這是他的又一項成就。他的出色畫作現今就是我們的不懂說話的老師,指出他如何在這些作品裏,帶出怎樣去寫出好畫。

周公理在他的畫裏曾指出: “寫馬第一件事就是姿勢之造形。第二件,筆法要狂放,不要做作,以免呆板。第三件事就是墨色濕潤而有明暗濃淡,而表達其立體之感覺,自然得其神態也。”
他又提到: “寫白鴿亦難亦易。難在其每只姿勢各異而生動,學者多觀察真實環境,與農村鴿群為伍,留意其動態,多作寫生勾稿,自然得其神韻,此即易道也。”

在他遺留下來的教學畫稿中,便充份反映上述兩段題款的要訣。

周公理強調寫生的重要。透過寫生可加深對馬、鴿或其他景物的認識,然後才能刻劃出大自然的自然風貌,以及生物的各種體態。他主張運筆灑脫豪放,亦是利用這快速筆法去活化所畫的對象,予人生氣勃勃的感覺。

他提出用墨及著色須濃淡相隔,目的在展現透視的空間。濃色在前,淡彩在後,這當然是西畫的不二法門。

從他示範的畫稿,我們認識到線條的藝術。長線之後加短線,橫線與直線相交,在直線上伸出斜線,粗線之間有幼線,以及實線與虛線(飛白線)並用。這些都是國畫的獨門妙法。

周公理喜歡把畫中的主角不放在前景。例如,白鴿往往站於花樹之後或巨石之上,人物站在竹林之後,好像主角退居配角。其實這手法不單只增加內容的趣味,還清晰地在平面的畫紙上表達出景深的層次。

在構圖方面,周公理經常營造疏與密的配搭。畫中多出現兩個大小不同的組合。三只鴿子之後站兩小鴿,兩朵花近配一小花,一小驢隨在三驢子之後,以及四小魚圍繞一大魚。一般國畫是沒畫上背景的,但透過兩、三個不同位置的組合,便反映出景物的質感和遠近。

至於著色方面,除在國畫必見的墨色外,周公理最愛鮮艷的紅彩,並配上對比的綠色,這樣令畫面亮麗矚目。他的最大創意就是妙用白色去寫鴿子的羽毛和玫瑰的瓣邊。以白與其他顏色相配,顯出更強烈的對比,把鴿子和玫瑰活潑地浮現出來。

無論是虛與實、聚與散、嫩與殘、濃與淡、疏與密、剛與柔,還是動與靜,這些相對技法的組合皆符合中國傳統的“陰陽”信念,萬事萬物都由這兩元素做成,周公理牢牢掌握了當中奧妙。

周公理也顯然追隨中國傳統藝術所追求的吉祥題材。他的作品每每表現英雄的鷹、獸王的虎、活力的馬、勞動的驢、德禽的雞、和平的鴿、富貴的牡丹、以及長春的玫瑰。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他所繪畫的白鴿和紅玫瑰。他鍾情於白鴿,因他祈求世界永遠和平。他獨愛紅玫瑰,因這花種四季常開,而紅色最引人喜悅,世人喜以紅玫瑰傳達愛情。

周公理在繪畫裏要發揮的精神就是和平和愛,顯出他是才德兼備,可惜至今他不是人人皆知的大師。

他的作品融匯古今,貫通中西,是值得我們保育下來,好好去學習的。他對美術教育的貢獻,值得我們銘記。這位出色的香港前輩畫家,無疑地是值得我們深切懷念。

一新美術館
總監 楊春棠

部份展品

花前鳥語:周公理繪畫

編輯: 楊春棠
助理編輯: 孫燕華
2023,平裝,中英文,136頁,27 x 26厘米
國際書號: 978-988-75933-3-1

這彩色圖錄是配合「花前鳥語:周公理繪畫」展覽而印製,輯錄了周公理繪畫的一百一十九幅作品。

售價:100元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