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現時展覽

黃美莉喜色

25/8-7/10/2023

_一新百年_2015_Poster_p4.jpg

黃美莉是香港陶藝家,先後習陶瓷於英國、台灣、日本及澳洲等地,作品曾多次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;又曾任不同院校的陶藝導師及創辦陶藝教室,積極推動陶藝教育。她以探索不同類型的燒窯技術為目標,涉獵的陶藝廣泛,尤其醉心於青瓷及紫砂的創作,並熱心研習柴燒及樂燒的技術。

是次展覽命名“黃美莉喜色”,展出黃美莉共七十件的陶瓷作品,涵蓋柴燒、樂燒、鹽燒、燻燒等技術。她多年努力活化中國傳統陶藝,起動了古代的釉色。作品以耀目繽紛的顏色帶來各式喜色,使觀者心生愉悅。

黃美莉喜色

黃美莉的驕人成就是將中國傳統陶藝復興起來,又將非中國的燒瓷技術結合起來。

綠色的青釉是最早出現的中國釉色。青瓷一直是由商至明代日常用品的主流。當中以宋代龍泉窰的青瓷達到質與量的高峰。黃美莉便成功燒製出皇家好尚及至今仍受人讚歎的絕色青釉“梅子青”。

在瓷器上繪畫,也至宋代的磁州窰達到成熟階段。過往的陶器只有一種釉色,唯有兩種不同釉色才可以在器身上寫字畫畫。磁州窰是北方民窰,他們將黑、白、褐等三種色釉互相組合,畫出樸實無華的瓷畫。黃美莉的作品就造出磁州窰的民間風格。

宜興窰的紫砂茶具是愛茶人士的至愛。它雖未曾成為皇家瓷廠,但只有它的產品才有明清兩代文人參與。紫砂壺上見有他們的名字、詩詞和畫作。黃美莉代表了現代文人,她承傳這種文人與民間工藝師融合的藝術。

紅釉是一直以來難於燒製的。在透明釉下的紅彩稱“釉裏紅”,更難掌握這釉色,只有明清兩代景德鎮窰能製作這類精品。而黃美莉又成功地控制高難度的釉裏紅技術,把古代鮮艷的紅活現出來,在她的作品上散發喜氣的紅彩。

在中國名窰陶藝以外,黃美莉還注重柴燒技術,探取木灰對釉色造成的奇妙幻彩。她又熱心研習源自日本的樂燒陶器。樂燒的特色是縮短燒窰的時間,迅速從窰火中拿出作品,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斑斕效果。

這樣地,黃美莉的多年努力活化中國傳統陶藝,起動了古代的釉色。龍泉窰青瓷的顏色蘊含藍與綠。藍表現晴朗的青天,綠象徵豐厚的官祿,均給人幸福的希望。

磁州窰的白地黑花和白地褐花,顯然是色彩鮮明的對比,但這些裝飾卻和合陰陽二氣,自然令人賞心悅目。

至於宜興窰的紫砂,這土色一直是古代帝皇崇尚的貴色。而民間比喻紫氣東來,表示聖賢出現,所以紫亦是人們喜愛的吉色。

柴燒和樂燒分別創燒出耀目繽紛的顏色。這些是生氣勃勃的火燄色,總教人精神爽利。

中國人主張藝術必須是美的。若作者和觀者均對作品感受到喜悅,它便是美了。黃美莉的出色陶藝帶來各式喜色,這無疑是當今香港藝壇難得的佳績。

一新美術館
總監 楊春棠

展品

黃美莉喜色

編輯: 蔡悅嘉
2023,平裝,中英文,103頁,26 x 20厘米
國際書號: 978-988-75933-55

這彩色圖錄是配合「黃美莉喜色」展覽而印製,輯錄了黃美莉燒製的70件陶瓷作品及收藏的14組古窰址殘片。

售價:80元

bottom of page